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十指不沾泥 种出绿色稻

    信息发布者:Lxb853201
    2018-12-10 22:46:59   转载

    全程机械化、科学技术等助推广东农业现代化,小农户变身新型职业农民

      

      40年来,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水稻种植收割全程机械化实现,“人不下田稻不落地”成为现实。

      编者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40年前,发自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4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让中国走上了再改革之路。

      40年来,改革不断深入,故事不断发生,历史不断记录,农业农村农民收获不断。在改革新征程开启之际,南方农村报社特推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改革再出发,三农新获得》,梳理改革进程、记录改革故事、定格改革获得,坚定大家参与改革的信心,不断将改革推向深入,为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村居民收入实现了三次跨越,完成了从摆脱贫困到进入温饱,由温饱向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村居民收入继续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数据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93元,提高到2017年的15780元,增长了80.7倍,年均增长12.0%,年均实际增长6.8%。

      农村居民生活的改善,离不开农业的发展。40年来,在人多地少、经济重心转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广东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大力发展养殖业、特色农业等,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978年广东粮食平均单产2801.6公斤/公顷,2017年提高到5570.1公斤/公顷,增长了98.8%,年均增长1.7%。其中,水稻单产水平由1978年的3280.7公斤/公顷,增长至2017年的5964公斤/公顷,增长了81.8%,年均增长1.5%。

      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以前农民种田只管产量,解决温饱问题,不管稻米品质好不好。”陈炳佳是罗定市稻香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据他回忆,当时他父辈们种田没有技术要求和种植标准,大都是农资店的工作人员简单指导一下。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稻米的要求变了,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因此,他在稻米的生产过程中制定了规范化的操作过程和严格的种植标准。

      为了选定种源,陈炳佳每周数次往返罗定和广州,请教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和专家,跟他们学习优良品种的标准和种植方式;为了找到合适的生物化肥,他同时跟50多家化肥厂家打交道,几乎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头发变成了“只能从白发里面拔黑发”;为了种出优质大米,每年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奔走在各地研究各种优质大米,汽车里程每年约8万公里;为了煮出大米的最佳香味,他甚至买了100个电饭煲,培养了一个人专门负责煮饭,用不同的电饭煲、水分和方法煮不同的米,研究各种米的最佳煮法。在别人看来,陈炳佳对米过于“敏感”,也因此说他是个“米痴”。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了积极进展,推动了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和质量效益并重上来,转变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种植匠人的不懈努力。

      “做好一粒米不容易。”这是茂名电白天力大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威龙经常强调的一句话。“稻米是每个家庭的必须生活用品,稻米质量好、口感好就不愁没有市场。”黄威龙认为,高品质绿色有机水稻的种植在茂名乃至粤西地区很少,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品牌更是一个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后,黄威龙决定大规模种植高品质绿色有机水稻,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全国知名度的生态有机稻米品牌。

      为了种出高品质的水稻,黄威龙回到生态环境优良的家乡电白,他在种植过程中施用电白当地独有的传统海鲜肥。“海鲜肥最大的特点是肥料里含有天然的动物蛋白,种出来的大米口感好,营养丰富。”黄威龙说,他曾经把海鲜米送给友人品尝,友人朋友母亲吃过后赞不绝口,表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却很难吃到像海鲜米这么好吃的大米了。

      科学种粮增产增收

      种粮难,种粮赚钱更难。近年来,广东省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引导农户科学种粮、增产增收。

      “10多年前,病虫害防治信息是通过印刷品邮寄的,信息传递比较慢。”廉江市植保植检站长周福庆告诉记者,当时廉江市的病虫日报印刷出来后要先送到镇里,再从镇上送到村里,农民们看到信息的时候太晚了,错过了病虫害防治的关键阶段。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病虫害防治信息能够通过手机、电视、广播等方式及时传到农民那里。现在,情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种田的小农户越来越少,大户越来越多,传统的病虫灾害防治手段已经落伍,“统防统治”应时而生。

      去年,廉江晚造水稻南黑病发病情况严重,18个镇晚造水稻发病面积合计达19.18万亩。据廉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成学介绍,南黑病防治的关键是前期预防,前期必须浸种和拌种,但很多农户不重视,不把农技员的提醒当回事,所以南黑病蔓延时部分农户受灾损失严重。对比之下,廉江市绿色水稻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的示范片统防统治效果突出,未发生南黑病。

      “今年收成比往年好,晚造水稻亩产由450-500公斤提高到550公斤。”廉江市和寮镇塘肚村下甶村民黄育德说,统防统治省时省力,农技员常来指导,施肥打药统一操作,自己不用操心,还学到很多种水稻的知识。

      除了科技指导农民种田,广东省还在去年开展了“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评选活动,在全省范围内评选出100名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劳动者素质。广东粤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创尚就是其中一位。

      黄创尚不仅自己种植牛大力,还带动农户一起种植。据他介绍,以前的农户不太重视良种和良法,也没有统一的种植标准,种出来的牛大力品质参差不齐,因而没有形成牛大力区域品牌。公司目前正着手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公司示范、给农户提供好的牛大力品种和优良的种植方法等,带动农户种植牛大力,将农户纳入公司的产业链中。

      人工生产逐步走向历史

      “以前都是人工插秧、人工收割,效率很低,而且人很累。”兴宁市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新辉告诉记者,传统的人工插秧,1天能插1亩田左右;收割的时候,1亩水稻要用3天人工才能收割完;收割后,还要将稻谷运出去。而现在,在兴宁市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人工生产已经成了历史。

      农业生产机械化建设是广东省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合作社成立的时候,就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例,但是在很多小环节上实现不了。”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拥有种植基地7000多亩,种植过程中遇到人工平地效率低、病虫害爆发等难题,这让作为理事长罗新辉很头痛。所幸,这些问题在农业局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

      据罗新辉介绍,合作社申请到水田激光平地机、秸秆粉碎机和无人植保机等,平地效率大大提高,秸秆焚烧问题得以解决。“从播种、整地、平地、施肥到插秧、植保、收割、烘干,合作社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据罗新辉介绍,在机械化的帮助下,1台拖拉机1天能整几十亩地;1亩水稻,机器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收割完。不仅如此,现在收割的时候,收割机贴近运粮车,运粮车直接将收割后的稻谷运到厂房烘干,实现了收割过程稻谷不落地。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物质装备水平,用现代科技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省农用机械总动力2410.8万千瓦,比1978年的555.3万千瓦提高了334%。大中型拖拉机3万台、小型拖拉机32万台,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70%、199%;排灌动力机械柴油机44.9万台、电动机38.4万台,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1023%、198%;联合收割机2.77万台、机动脱粒机54.73万台,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8987%、376%。2017年,广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位居全国第二。

      下田一腿泥,稻稀产量低。40年来,广东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传统农业种植方式逐渐走入历史,弱不禁风的小农户在新的生产方式下,逐渐实现“十指不沾泥,种出绿色稻”的梦想,真正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为广东农业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